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创建时间:2019-09-17 11:23
浏览量:0

2015年10月09日

《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方案

昆山高新区水秀幼儿园 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1.鉴于当前幼儿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的担忧。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五千年的厚重积淀为炎黄子孙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国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曾几何时,西方的思想文化浪潮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在崇尚外国的自由、开放中,很多国人摒弃了中华民族诸多的优良传统,一味追随新的潮流,或以反传统为时髦,思想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这种风气也影响着下一代的素养,有很多孩子思想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情况,往往忽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懒惰、不合群、不尊重父母长辈、待人处事冷漠等不良的品行,这些不得不引起大家的警醒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鉴于当前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现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课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在全国开展了,而且课题历经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4个五年规划期,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细数课题承担的单位,以中小学校居多,幼儿园参加的很少。孩子在3-6岁这一接受能力非常强的年龄阶段缺少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和感知。

3.鉴于对3-6岁幼儿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思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精心培育他们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体现在让他们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还应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怎样做人,长大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对幼儿进行熏陶,不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有益的文化知识,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又继承发扬了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既促进了个体的身心合谐、健康发展,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强而有力的促进作用。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于习惯教育的理论。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2.基于《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精神。

《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的教育建议也提倡: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接轨,将现代的根深扎到传统沃土之中,并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传统美德: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时代都会产生、形成、拥有、保留一定的传统伦理道德。那些历史流传下来、具有文明影响、有益于世代发展、可以继承的伦理道德遗产,叫做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以传统美德为内容,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自觉地开展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升人的道德素质的活动,叫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宝库,也是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幼儿传统美德教育: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合理利用中华传统美德中适合3-6岁幼儿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机渗透进幼儿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对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培养生活、学习、待人接物、交往、礼仪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2.在校园环境中渗透传统美德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优良思想文化的熏陶。

3.科学合理地选取传统美德中的故事、儿歌,挖掘节日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结合教师创编,形成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传统美德教学园本课程。

4.通过对家庭资源的利用和向家庭的辐射教育,引起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并能开展家园一致的教育。

5.通过传统美德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养,打造内外皆“秀”的校园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

研究对象:昆山高新区水秀幼儿园全体幼儿、教师。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中有哪些内容适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易于幼儿接受,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在如何利用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修养的提升;研究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可以利用哪些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文学资源,如何挖掘家长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等,使幼儿园的传统美德教育更加生活化,更有实效性。

子课题一:《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选择的研究》

子课题二:《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利用的研究》

子课题三:《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方法途径的研究》

子课题四:《传统美德教育对教职工个人修养的影响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提炼适合的内容,归纳有效的方法。

教育调查法。教师和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问卷、谈话等方式对幼儿、家庭、教师做传统美德认知、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经验总结法。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败,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为研究提供可以推广的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准备阶段

1.决定研究方向,确立申报课题。

2.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3.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或知识,个人认领子课题。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20年6月,实施阶段

1.实施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定期总结。

2.做好课题研究的培训,组织开展课题相关活动,不断改进方法。

3.整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中期成果展示和鉴定。

第三阶段:2020年7月-12月,总结阶段

1.汇编教案集、课题论文集、进行家园成果展示。

2.开展完成结题报告,组织终期成果鉴定会。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研究力量:本课题由园长、副园长担纲主持,两人均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参加过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对学校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有较丰富的经验。课题组核心成员中蔡琼老师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机智和实践经验。其他成员虽然都是新教师,但他们年轻有朝气,工作踏实有干劲,对承担课题研究有主动的愿望,也有认真做好科研,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决心。

2.研究基础:前期工作中我们对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开展了思考,确定了结合课题规划学校特色的方向,对我园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客观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对幼儿发展和全体新教师的成长都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体教师也有做好课题研究的决心和愿望。

3.保障条件:

人员保证:幼儿园主要由教科主任负责日常课题活动的落实、指导,以及课题过程性材料的整理。每位教师自由认领一项子课题,做到人人有研究项目。子课题超过3人认领的设一名子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长:俞洁

课题副组长:陈静霞

课题组核心成员:蔡琼、刘园、周志强、杨心慧、戴智琴、叶雨玲、陈颖洁、倪凡、俞林江

4.经费保障:每学期行政适量拨款用于教师培训和传统美德图书资料的购买,保证经费专款专用。

5.日常研究保障:一个研究周期内每个教师认领一个课题,课题结题后才能申报其他课题。每两周保证组织教师开展一次课题学习或培训,暑期定期进行集中学习1-2天。课题参与者每两周在班内组织一堂课题实证课,每学期在园内上一次课题评优课或精品课,每学期结束进行课题小结,完成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述

1.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现场观摩、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会。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儿歌集。

3.幼儿园传统美德教育园本课程、园刊。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家园展演。

5.教师课题研究论文及获奖、发表成果集。

参考文献:

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教育研究》京XX09,26~30,70。